观鄠邑区蒋村85岁老叟温守儒书法有感
——书如其人、用书法传递中国文化生命律动之美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的综合性的品性和修养的反映,离开书法家,只谈书法作品,显然是以偏代全,没有整体上的综合性的考量,从内在的书法家的人品、格局和境界,到外在的书法作品的艺术形式美,进行评论和定位。因而,我们再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横看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现状,一个人的性格情感变化不同,在对书法临帖和创作时,选择追求的书法的书体、情趣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来自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蒋村的一位老叟,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书法作品,让我们体会一下什么是书如其人,我理解的书如其人有三层境界,以书品人,以人品书,人书至境,我们在看看他作品之后来一起了解一下他的人生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温守儒老师近照
我跟他是同乡,因为我也从小喜欢书法而他也是早期在我们村街道开装潢部的,因为喜欢老师的书法不由自主的称他为老师,但我仅仅是喜欢书法,而老师终期一生每天坚持写字,我记得每次放学路过老师的店门口我都不由自主的瞄几眼,看到老师认真的伏案写字,给我了很大的鼓励,慢慢的通过我的美术老师也是我们一个村的而家也算是一家人的巩老师带我去看了老师的书法,当我第一次亲眼见过老师的书法后我的脑海中被烙上了深深的书法印记,十里八乡只要我看到老师的书法便一眼就能被认出,体现出一个书者自我人格、艺术修养、以及内心世界追求书法至上境界的一种心性,之前不认识老师总感觉这个人可能不太好交往,但真正认识之后才真正让我明白了什么叫书如其人,字如其人,书者书写的是自己对生活的体会、书写的是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以及对待艺术的态度,倾其一生、活到老学到老,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永不止步!
寒剑不朽、妖孽难存对联书写
这次回到老家又见到了老师,第一次听老师讲了他上学的学校户县二中,一个我认为很好的学校,因为这里人才辈出,老师谈及他上学时的校长才华横溢,同时也讲他第一次看到那个时候的喇叭,一对电磁喇叭,我们想象不到那是什么样的,因为对于我们来说这代人肯定是没见过的,其实老师讲这个就是讲到了我们提到的认知问题,老师说:“在我们蒋村你看到的和你在外面看到的东西完全不一样”,这里的人,跟外面的人也有很大的区别,走出去,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将决定这个人的人生高度!讲了这么多废话,大家可能更期待老师的作品,那么我就给大家展示一部分老师的作品,如果你也喜欢书法我们希望大家看后多提宝贵意见、讲讲你看后的感受,艺术路上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通行者,艺术也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不断从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是一个人对内心的修炼,书法的练习也更是修心的至境的追求!
书法作品四条屏
估计就算没有拿过毛笔的中国人都知道“字如其人”这句古话,但可能一万人中才有一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大多数人不知道它原来有这三重境界。
知人论世是中国传统的评价体系,用到文学艺术的批评中大概是说,评价一个人的作品免不了要研究这个人,研究他的生活环境、他所处的时代。《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温书儒书法作品
对书法进行品评,免不了对书法的创作者——书家进行品鉴,书与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书法品评史上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种品评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不仅历史悠久,且一直贯穿书法品评的始终。最终,书与人的关系被浓缩为“书如其人”。
温书儒书法作品
书与人的关系在人物品藻的魏晋时代就已经十分密切,袁昂曾经以“谢家子弟”、“河洛少年”比况著名书家的书法。大概书法风采的描绘不容易落到实处,而人物的存在是确然无疑的,所以,就拿人物来比喻,将人物的风采与书法的神采相对比,借用人的容止、威仪、器宇等来形容书法,力图为品评书法找到一个依托的根基。
温书儒书法作品
有唐一代,“书如其人”这种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处于形成阶段。要到宋代,“书如其人”才被作为明确的评价体系提出,比如苏轼所谓的“书象其为人”。唐代通过书法推测书写者的情况已经出现其例,而且已经没有魏晋时期的玄学意味,回到平实中来。比如对欧阳询书法的评判已与其形貌联系起来,太宗认为二者并不相符;而苏轼依然用这种方法相比附,得出的结论却是书与长相“相合”。还比如,唐人裴休观李邕之碑,有“观北海书,想见其风采”的感叹。以人物长相猜度书法的风格,或者反过来,以书法风格的特征来推测人物长相,这样的比附在唐代并不少见。
温书儒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是书法家的综合性的品性和修养的反映,离开书法家,只谈书法作品,显然是以偏代全,没有整体上的综合性的考量,从内在的书法家的人品、格局和境界,到外在的书法作品的艺术形式美,进行评论和定位。因而,我们再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横看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现状,一个人的性格情感变化不同,在对书法临帖和创作时,选择追求的书法的书体、情趣和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温书儒书法作品
中国古人的审美标准中,伦理标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一种标准。因为在复杂的伦理环境中,人品甚至超越艺术性是一种首要的评价标准,若做人不行,为艺即使精彩也无法得到正面评价。不得不说,中国古人的审美要求是非常高的,要把艺术和人生观结合成整体去评价,而不会单从艺术本身出发。
温书儒书法作品 福蕴华堂
温书儒书法作品 志存高远
温书儒书法作品
而书法作为一种表现心灵的艺术,的确也表达了书法家稳定的情感,折射了书法家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其学养性格也在更深处表达出来。而书法只能表达“体”却不能表达“用”,即一个豪放的书家,书法作品中定能表现其潇洒,而他用这个潇洒豪放去做什么,却无法从书法中看出来。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欧阳修说: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擅长书法的人很多,但是在道德伦理的人文框架下,传播率是要看人品的,贤德的人才能传播更远,而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相反的例子。假如颜真卿的书法并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其在大是大非的历史判断中是一个忠义之人,他的字也会让后人视若珍宝,不仅仅是书法,诗文皆是如此。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温书儒书法作品
这段话十分明显的表现了古人伦理判断为第一判断的特点。故而我们要明白我们看书法史上广为流传的法帖,必然是以修养人品为第一推荐参数的,若我们要单独追寻诗文书画的艺术性,不可仅仅看“最大推荐量”的精品。因为第一推荐的都是在人品学养以及影响力上又造诣的人,而很多艺术性非常高的作品则要排在后面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