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光明两会对话|王建安委员:建设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关键要稳住和提升
【栏目介绍】
【资料图】
2023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光明网携手中国癌症基金会、中国抗癌协会、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国罕见病联盟等组织机构,以及十几家大型公立医院,联合策划出品《2023光明网两会专栏·健康中国追梦人》。今年专栏拟邀约15位医疗卫生界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新医疗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医药创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康扶贫事业等,以及今年两会大健康领域热点议题,结合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和履职内容,开设话题专场,进行采访和解读。
【本期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党委书记 王建安
【本期视点】
1.三年抗疫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一次集中考验,结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践,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公立医院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建安委员:
浙二精神与抗疫精神在很多领域是一脉相承的,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开展了有效组织和精细化管理。浙大二院在整个三年过程中,建立了十大功能组,特别是在流行病调查、人员调配、员工关爱等方面,均由十大功能组来协调疫情防控各个环节,注重对人、对物和对空间的全面防控。
在“乙类乙管”的政策实行以后,浙大二院及时疏通了急诊、病房与ICU的整体有效连接,同时将重症ICU、呼吸机有效扩容。打通全院一张床,建立过渡性床位,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高效利用每一个空间、每一张床。为了避免急诊挤兑,我们及时开放了24小时呼吸综合门诊,把有限的空间、人力留给了最需要抢救的病人。
2.目前,非传染性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五大死亡原因,加强这方面的应急救治能力,同样也是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您有哪些建议和思考?
王建安委员:
在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事件当中,最主要就是分成两类,一类就是传染病,这次疫情的过程中,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打下良好基础。对另一类来讲,对我国老百姓的危害绝对不亚于传染病。那就是非传染病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食物中毒、爆炸、燃烧、地震等群体的伤害事件。针对这些,我们应该建立包括培训、科普、学生培养、硬件建设等一个完整救治体系。
浙大二院现在被命名为国家紧急救援基地,依托这一基地,我们辐射一定区域范围,打通“省-市-县-村”救治体系。这里都有标准和流程,形成了非常完善的管理和应急的急救链,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生存率、抢救成功率。
3.您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同时也是医院的管理者,您认为如何更好地建设我国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王建安委员:
对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来讲,我们首先要稳住,其次要提升。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这几年已经有了长足进步,硬件条件和人员素质总体都有了很多提升。但相对而言,我认为“软件”更重要。对基层医务人员不仅仅要解决待遇问题,更要考虑他们业务持续培养和发展的问题。譬如,一年中有一到两个月的时间,让基层医生到指定上级医院参与临床工作,让他们真正能够得到业务锻炼,切实提升他们在基层救治病人的水平。此外,对很多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考核标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当地老百姓是否满意,如果百姓满意,就可以了。
出品
监制 高赛 李丹
记者 李丹
编导 郝梦晗
摄像/后期 孙鹏宇